当前位置:100EC>数字生活>外卖“内卷式”竞争战火烧向600多万网约车司机 全国各地密集约谈…
外卖“内卷式”竞争战火烧向600多万网约车司机 全国各地密集约谈…
网经社发布时间:2025年07月17日 16:29:49

(网经社讯)在国家多次提出整治“内卷式”竞争的背景下,今年以来,内卷式竞争似乎愈演愈烈。近期,外卖补贴大战正在激烈上演。这场“内卷式”竞争的战火也烧向网约车市场。7月以来,浙江宁波、江西鹰潭、广东清远等多地主管部门先后出手,叫停网约车平台低价行为。此外,就近日打车还收“空调费”一事,检察日报发文称平台内卷不能让乘客买单(详见网经社专题:http://www.100ec.cn/zt/hfwycpt/)。

出品 | 网经社

编辑 | 黄玉宙

审稿 | 云马

配图 | 网经社图库

一、供需失衡 网约车陷入“内卷式”竞争

7月14日,江西鹰潭市交通运输局公布,当地召开强化网约车行业监管联席会,针对部分平台利用 “优惠券”、降低单价里程等方式恶意低价竞争的苗头,要求各网约车平台停止低价竞争行为,合理制定运价规则,不得再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宣传推广,严禁变相强制司机低价接单。

屏幕截图 2025-07-17 164256.png

同日,清远市交通运输局也因收到网约车司机大量关于订单价格偏低、平台抽佣高的投诉,约谈当地主要的网约车聚合平台,指出聚合平台利用流量优势打 “价格战”,扰乱市场秩序,要求其优化调整让利价格和派单规则,不得强迫网约车司机接 “一口价” 订单。

7 月9日,宁波市也召开网约车平台座谈会,针对行业存在的违背行业自律公约、擅自调价、恶意虚假下单等问题提出要求,杜绝恶意无序低价竞争。

屏幕截图 2025-07-17 162719.png

多地主管部门对网约车低价竞争的干预,源于行业供需严重失衡的现实

南昌市交通运输局的回应颇具代表性,其表示”网约车平台属于市场主体,定价权由市场决定,无权干涉”,这反映了传统监管思路的局限性。然而,随着行业乱象频发,鹰潭、清远、宁波等多地已开始采取行动。鹰潭市交通运输局在7月9日召开的强化网约车行业监管联席会上明确指出,部分平台为抢占市场份额,利用”优惠券”、降低单价里程等方式降低价格,出现恶意低价竞争的苗头。监管部门要求各平台停止低价竞争行为,合理制定运价规则,不得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宣传推广,严禁通过”一口价”、低于成本价、派特惠单等方式变相强制司机低价接单。

761b58f5a686b485631e334a34b5ec24.png

对此,知名互联网专家、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郭涛认为,网约车低价竞争源于市场供需失衡与流量争夺。行业运力过剩背景下,平台为抢占用户和司机资源,通过补贴、低价订单扩大规模,形成“烧钱换增长”的粗放模式。资本驱动下,部分平台依赖输血维持数据壁垒,却忽视可持续盈利;同时,监管对定价机制、抽成比例等规则滞后,平台利用算法隐蔽倾销,挤压司机利润空间。  

1752232189501329.jpg

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陈礼腾表示,当前网约车行业普遍存在“供大于求”的现象。行业层面,据网经社发布的《2024年度中国移动出行市场数据报告显示,2024年网约车市场规模约为3883亿元,同比增长8.19%。2024年网约车用户规模为5.39亿人,同比增长2.08%。

屏幕截图 2025-07-17 154415.png

平台层面,截至2025年5月31日,全国共有360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。网约车市场也形成了以滴滴出行为“一超”,曹操出行、T3出行位列第二梯队,享道出行、首汽约车、如祺出行、及时用车等为中长尾的市场格局,此外,还有高德、美团打车等聚合平台,市场红利正逐步收窄。

be41dc41cce52bc91a2d53041d1ecd08.png

陈礼腾进而表示,在司机层面,2024年全国网约车司机数量飙升至661.4万人,车辆超281万辆,较三年前翻倍,多地也纷纷发布运力饱和预警。而用户规模长期稳定在5亿左右,订单量无明显增长。在此背景下,平台为争夺市场份额留住用户,通过“一口价”“特惠单”等低于成本的倾销策略留住价格敏感型乘客。

屏幕截图 2025-07-17 162619.png

据国内知名网络消费纠纷调解平台“电诉宝”(315.100EC.CN)2025年至今,智行、高德、T3出行、哈啰出行等平台因退款问题、订单问题、霸王条款售后服务等问题频频被用户投诉。

二、低价竞争需守法律边界 空调费转嫁暴露行业深层矛盾

对于平台低价竞争是否涉嫌违法,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、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董毅智表示,平台低价竞争是否涉嫌违法,需分情形讨论,核心在于是否构成“低于成本价倾销”。

1750401288127773.jpg

董毅智指出,若平台或司机长期以低于运营成本的价格接单,且目的是“排挤竞争对手或独占市场”,则涉嫌违反《价格法》第十四条第二款关于“低价倾销”的禁止性规定。而若低价属于短期促销、市场调节价范围内的动态定价(如高峰降价、优惠券),且未持续低于成本,则不违法。2017年修订的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删除“低于成本价销售”条款后,单纯低价竞争不再直接构成不正当竞争。

近日,南昌一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,乘坐某平台”特惠快车”时,遭遇司机”有偿开空调”的情况,车内贴有告示明确写道:“如需空调扫码3元,自动开启”,并注明”特惠订单不含空调服务,自愿消费”。这一现象迅速引发网友热议,反映出司乘矛盾的激化。“空调费”现象是平台内卷转嫁给司机的极端表现。

图片.png

对此,董毅智认为,司机单方收取“空调费”是否合法普遍违法,仅在极特殊约定下可能有效。董毅智指出,该行为违反明码标价规定:《价格法》第十三条禁止“在标价外加价收费”,《网约车管理暂行办法》第二十条要求运价包含基本服务(含空调)。

董毅智进而表示,若司机接单前明确告知需额外付费,且乘客主动同意(如扫码支付),可视为双方达成新合意,此时收费有效。但实践中,司机在“一口价”订单中强制要求付费仍属违约。

董毅智还表示,司机也存在困境:新能源车开空调日均成本增加20-30元(约月增千元),但平台高温补贴少、条件严苛,导致司机转嫁成本。

司机的这种困境同样值得同情。以普通新能源车为例,充满电状态下全天可跑500公里,开启空调后可能只能跑400公里,续航损失约20% 。据重庆网约车司机反映,开空调一天多花二三十元,每月额外支出近千元。更严重的是,平台的特惠订单收入微薄,部分甚至不足2元/公里,叠加平台抽成(普遍在20%-30%之间),司机实际收入难以覆盖成本  。“空调费”争议背后,是平台将运营成本转嫁给司机的必然结果。

三、破解内卷 行业未来应当从价格战走向价值战

2024年7月30日,政治局会议指出防止“内卷式”恶性竞争;12月11日至12日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点名,提出综合整治“内卷式”竞争。

8dc9288f2c1814c9de79a5c5f1d11878.jpg

中央明确,反对企业通过“低价倾销”“烧钱补贴”等不正当手段抢占市场,扰乱行业秩序。这与多地交通部门叫停网约车平台“低于成本价”竞争、禁止强制派发“一口价”订单等措施高度契合。会议强调,要防止资本无序扩张,避免平台利用市场优势挤压中小经营者,确保市场良性竞争。

另外,中央还要求各行业从“规模扩张”转向“质量提升”,鼓励技术创新和服务优化。在网约车行业,这意味着减少低效价格战,转向差异化服务(如高端专车、企业出行)和技术赋能(如自动驾驶、新能源车)。部分平台已开始探索“出行+货运”“商务专车”等新模式,符合中央倡导的高质量发展方向。

上海正策律师事务所律师、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董毅智认为,根治内卷的钥匙,在于通过制度设计将竞争从“价格消耗战”转向“服务价值战”。当政府从“政策比拼”转向“制度创新”,平台从“流量抢夺”转向“生态培育”,方能实现司机增收、乘客满意、平台盈利的正和博弈。

屏幕截图 2025-07-17 163248.png

郭涛表示,破解核心逻辑是从“管资本”转向“管行为”,让竞争回归服务价值本身。需从规则重构与模式创新入手:

其一,强化动态监管:建立价格监测机制,划定“成本价”红线,禁止低于运营成本的倾销;严控平台抽成比例,遏制算法剥削;

其二,推动合规化:落实司机社保、车辆合规要求,提升准入门槛,减少无序运力;探索“指导价”或“时段定价”,平衡供需矛盾。

其三,引导技术赋能:鼓励智能调度、拼车优化等技术提升效率,支持定制化服务(如高端车型、场景化出行),跳出同质化竞争;

其四,保障权益:禁止转嫁成本(如“空调费”),完善投诉机制;推动司机组织化协商,增强议价能力。

未来,自动驾驶技术将重塑行业成本结构。百度、特斯拉等企业已在部分城市试点无人驾驶网约车,通过”安全员+远程监控”模式降低人力成本  。据预测,到2027年,自动驾驶将覆盖30%的网约车订单,使单公里运营成本下降40%。这一变革将倒逼司机提升服务技能,适应从”驾驶者”到”服务者”的角色转变。

网约车行业已进入从”价格战”走向”价值战”的关键转型期。一方面,行业供需失衡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,多地网约车数量需要整体消减30%-40%,才能让司机收入彻底改善 ;另一方面,新技术、新模式正在重塑行业格局。

【小贴士】

网经社深耕数字经济行业18年,长期关注移动出行,我们重点报道和研究的公司有1、网约车:滴滴出行、曹操出行、T3出行、花小猪出行、享道出行、阳光出行、万顺叫车、首汽约车、嘀嗒出行、神州专车、斑马快跑、帮邦行、飞嘀打车、量子出行等;2、Robotaxi:小马智行、文远知行、萝卜快跑、如祺出行等;3、聚合平台:高德打车、百度打车、腾讯出行、美团打车等;4、租车:一嗨租车神州租车、悟空租车、华夏出行、GoFun出行等;5、共享(电)单车:青桔单车、美团单车、哈啰出行、松果出行等;6、停车平台:ETCP停车、爱泊车等;7、代驾平台(3家):e代驾、爱代驾、安师傅代驾等;8、在线旅游携程同程旅行、马蜂窝、美团旅行、去哪儿飞猪途牛、穷游网、客路旅行、在途商旅、猫途鹰、KKday、皇包车、稀饭旅行、航旅纵横、众信旅游等;9、民宿短租:途家民宿、木鸟民宿、小猪民宿等。

长期关注移动出行-二合一.jpg

网经社移动出行台(DCX.100EC.CN)是专业移动出行门户,重点关注在线旅游、酒店民宿、网约车、共享单车、共享汽车、顺风车、代驾、等业态。提供媒体发布、报告榜单、融资、会员等服务,是移动出行从业者、媒体、投资者、用户的首选平台。(如果您是业内人士,欢迎合作咨询加微信:clt7513)

浙江网经社信息科技公司拥有18年历史,作为中国领先的数字经济新媒体、服务商,提供“媒体+智库”、“会员+孵化”服务;(1)面向电商平台、头部服务商等PR条线提供媒体传播服务;(2)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、政府部门、培训机构、电商平台等提供智库服务;(3)面向各类电商渠道方、品牌方、商家、供应链公司等提供“千电万商”生态圈服务;(4)面向各类初创公司提供创业孵化器服务。

网经社“电数宝”电商大数据库(DATA.100EC.CN,免费注册体验全库)基于电商行业18年沉淀,包含100+上市公司、新三板公司数据,150+独角兽、200+千里马公司数据,4000+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+互联网APP数据,全面覆盖“头部+腰部+长尾”电商,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,挖掘行业市场潜力,助力企业决策,做电商人研究、决策的“好参谋”。

【投诉曝光】 更多>

【版权声明】秉承互联网开放、包容的精神,网经社欢迎各方(自)媒体、机构转载、引用我们原创内容,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;同时,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,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,烦请将版权疑问、授权证明、版权证明、联系方式等,发邮件至NEWS@netsun.com,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、处理。

        平台名称
        平台回复率
        回复时效性
        用户满意度
        微信公众号
       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“扫一扫”
        微信小程序
       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“扫一扫”